跟505 Games逛欧洲 去意大利和德国都能玩什么?
2018/03/28 来源:Bilibili
当我听说我被505 Games邀请,有机会前往欧洲的时候,我稍微有一些惊讶。
一部分原因是,这次的邀约确实是个意外之喜,本来我以为它只会是一个简单的采访而已;而另一部分原因是,身为一个玩家,我的眼光之前更多地投向了美国和日本,对于来自欧洲的游戏却不像对前两者那样熟悉。而恰巧欧洲大陆上那个最大的游戏开发商又因为千篇一律的沙盒游戏让我信心尽失,所以也加剧了我对它们的那种陌生感。
因此,在得到这样的好消息之后,我的兴趣立刻就被调动了起来。欧洲,这个在我印象中充斥着古堡、教堂和艺术气息的大陆,它们的游戏产业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在将近一周的美妙旅程里,我又会遇到怎样有趣的人和事? 玩505 Games的母公司Digital Bros坐落在意大利米兰主城区旁的一个宽敞园区里,占据了整整一层楼的面积。这些办公楼的层高都很喜人,甚至可以分割成两层来使用,所以看上去非常开阔。再加上活泼的配色设计,给人一种特别想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感觉。
在公司里,随处可见505 Games代理发行的游戏的海报。和EA、动视这样的巨鳄相比,505 Games更多走的是精品独立游戏的路线:《ABZU》、《神力科莎》、《星露谷物语》、《泰拉瑞亚》,这些知名的游戏作品其实都和他们有过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运营,505 Games除了代理游戏之外,也开始积极地收购游戏工作室,打算从一个单纯的代理发行商向开发商进行转变。他们不仅已经做到了意大利第一,还把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到了欧洲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大约在两三年前,他们还在深圳成立了分部,开始耕耘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
不过,他们也并非只对独立游戏示好。我们在505 Games的办公室里看到了非常多KONAMI游戏的海报,比如足球迷都很熟悉的《实况足球》,甚至还有《游戏王》的卡牌等等。一问才得知,505 Games获得KONAMI的欧洲代理发行权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一直是彼此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区的负责人Thomas对我说(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叫罗山,但他更喜欢称自己“罗总”,因为他觉得中文地区“X总”的称谓很有趣),作为一个游戏公司的管理者,需要平衡好独立游戏和大制作之间的关系。独立游戏有其特别之处,它们往往更锐意进取,能完成大公司无法涉及的题材;但相应的,由于人员配置和资金等方面的掣肘,独立游戏开发的风险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公司的游戏虽然经常会出现固步自封的问题,但它们的销售成绩更容易获得保证,风险也更低。
我们在505 Games的办公室里试玩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游戏,比如还在Early Access阶段的多人聚会型对战游戏《镭射联盟》,你必须在满场有如傅里叶变换般的激光乱舞中存活下来,并利用你职业专属的技能去击败另一个小队的敌人——你既可以选择当一个“源氏”,直接拔刀把对手消灭,也可以选择用盾兵把别人推到激光上,或者是当小偷,把别人家的射线据为己有。
游戏规则简单、节奏明快、玩法多样、注重配合,我和同行的斗鱼主播十三姨和狼叔在上手之后,很快就沉迷了进去。当然,它除了非常适合在线下聚会的时候来上几盘,也可以在网络上和别人组队冲击天梯排名,最多支持4v4总共8个玩家的混战——很难相信,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游戏竟然只是一个两人团队的作品。
《镭射联盟》里居然还有个叫做天津的中国地图
另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则是《Fantasfida》——严格来说,它其实是一种足球博彩,但和常见的猜输赢不同,你需要猜的是球员在真实赛场上的表现,再根据表现分来判断输赢。每个位置的球员都有不同的判定标准,比如前锋就看射门次数、射正次数;后卫就看拦截次数和传球成功率;守门员就看扑救等等。除了加分项,失误也会导致一定的扣分。
正在监控这个游戏的程序员小哥的桌面
这个“游戏”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虽然它的界面和玩法都很像是一个虚拟的游戏,但它的数据并非是由电脑模拟或者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而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数据实时更新的。可能也就只有爱足球爱到骨子里的欧洲人才能想出这样的点子吧。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游戏似乎连中超球员的数据都有收录!
在拜访完米兰的505 Games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德国的法兰克福,来参观位于该市的另外两家工作室。其中位于市郊的叫做Limbic Studio,之前曾负责《魔法门:英雄无敌》和《海岛大亨》系列的开发,现在则和505 Games一起,研发一款叫做《火星记忆》的多人沙盒生存类游戏。它是受到《方舟》、《RUST》、《流放者柯南》等游戏的影响,取各家之所长,又汇聚了自己想法所做出的作品。目前虽然仍在早期阶段,但根据演示的内容来看,未来十分可期。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个制作组的成员来自多达12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还有一个姑娘就来自上海,是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团队。
《火星记忆》团队的主创,是个法国人
而位于市内的另一家工作室,则是505 Games最近在中国区主推的游戏《传送门骑士》的开发商Keen Games。《传送门骑士》并不是一个新游戏,但自从发售以来Keen Games就一直在马不停蹄地更新和维护着它。在我们试玩的时候,工作人员特地帮我们调出控制台,演示了只有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才会开放的特殊地图,展现出了一个相当古色古香的画风以及任务链设计。这并不是一家特别大的工作室,因此这些更新和维护的工作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不过据他们透露,下一款游戏其实已经在计划中了,但具体的消息还得暂时卖个关子——眼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保障国服版《传送门骑士》的顺利上线。
正在Steam上和玩家交流的《传送门骑士》社区运营小哥;我喜欢他桌子上的优子手办 人来到米兰的第二天,负责接待我们的罗总和505 Games中国区商务经理施奕如女士打算带我们看一看意大利的游戏商店都长什么样子,于是便驱车来到米兰市郊的一个非常大的家乐福综合商场,有一家Gamestop就开在这里。 一进到Gamestop的店面,就有种恍惚间突然走进天堂的错觉。琳琅满目的游戏、游戏机、外设和周边产品,从门口一直摆到最深处,让人目不暇接。罗总对我们说,游戏店的店员们往往都非常专业,如果你拿不定主意想要什么,那就去问问他们,准保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可惜的就是,欧洲的游戏因为重税的缘故,售价都十分的昂贵,专门跑到欧洲来买游戏,这笔买卖可划不来。而且,从游戏店售卖的商品也能看出欧洲游戏迷和我们完全不同的口味,比如二手货架上卖的最好的游戏是《无人深空》(大概是因为意大利人太清闲了吧);种类最多的游戏周边是《迪士尼无限》和《小龙斯派罗》的NFC小手办(类似amiibo);相比游戏,意大利的《精灵宝可梦》粉丝好像更喜欢玩宝可梦的卡牌等等……
而我作为一只任豚,自然想带一点任系游戏的纪念品回去。正当我驻足在货架前思索的时候,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忽然跑到我的旁边,聚精会神地挑起了《塞尔达传说》的拼图。我看他研究得如此入迷,猜测他应该也和我一样是《塞尔达》的粉丝,于是便主动向他打了招呼——很奇怪,主动搭讪这事儿我这辈子也没做过几次,但就这回我完全没有在意自己的面子。 “你也喜欢《塞尔达传说》吗?” 就这样,我和一个素昧平生的意大利小男孩儿结识了。虽然他只有十多岁,但英语已经练得相当不错,我们互相交流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尽管有些单词他得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说)——更何况我俩都是任系游戏的死忠,很快他就放松了对陌生人的那种警惕。
不得不承认人家有种族优势,年纪轻轻颜值就已经如此逆天了…… 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塞尔达传说》、《精灵宝可梦》、《超级马里奥》和《我的世界》,其中连最新的《荒野之息》他都已经打通了。然后他就开始满游戏店地寻找这些游戏的周边,看到好玩和有趣的还会跑过来跟我一起分享。在找到一个《马里奥赛车》的小挂件之后,他还兴奋地模仿了一下马叔的口音,说了句“Super Mario Kart~!”,特别可爱。
不过大多数这样的小挂饰都是中国制造来着……
不过,后来这个小家伙又告诉我,由于他的妈妈管得很严,每天他只有半个小时玩游戏的时间。我环视一周,并没有在游戏店里看见他妈妈的身影,想必她一定是去一旁的家乐福买东西去了,只留下自己的儿子在Gamestop里疯一疯。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一个推着手推车,面色铁青的阿姨就走了进来,小男孩儿见状只得悻悻地与我们道别,跟妈妈回了家。虽然我们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可是家长对小孩子的那种管教,似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呢。 但是,千万别以为只有像这样的小孩子才会喜欢任天堂的游戏。事实上,我此行遇到的绝大多数游戏人,都对任系游戏赞赏有加,其中就包括“罗总”。
右边正在调试手机的就是“罗总”
Thomas,昵称罗总,505 Games中国区的负责人,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年纪虽然没问,但根据他的白发来判断,至少也不年轻了。他是个非常可爱、有趣、热情而又耿直的人,我在意大利学到的绝大多数“豆知识”和风土人情,都是从他这里听来的。
他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曾经在世界多地的大学当过教授,后来才投入到商界之中。就算现在,他也一直保留着客座教授的头衔,当他需要从中国回到米兰长住的时候,就会抽出时间去大学里教课,教的则是他最拿手的中国经济。
意大利人相信,在这只牛的私密处用脚后跟转三圈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我们猜大概是因为“牛逼”吧
不过这些经历与头衔并没有给他高高在上的光环,他反倒平易近人得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同龄人。他会主动和我们开玩笑,和我们介绍路过的每一个景点与意大利人的独特的生活习惯。比如,意大利的“清明”并不是10月31号的万圣节,而是11月1日;米兰人习惯在下班之后先和同事和朋友在小餐馆里喝点酒吃点小吃,联络下感情,然后再回家吃正式的晚餐;意大利人总是抱怨自己国家的经济不好,但问题是自己却不努力,每天都早早地下班去享受生活——据我观察也确实如此,下午三四点出去,外面的小商店就已经关了一大半了。
米兰的大教堂,真的特别美
开车遇到堵路的女司机,他也会抱怨上几句,并问我中国有没有类似“女司机”这样的说法。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又非常谨慎地表示,“或许我们应该说,她们更擅长另外一些事,而不是驾驶。”
除了热爱任天堂的游戏之外(在Gamestop里他就买了刚刚发售的《奥德赛》,并在去法兰克福的飞机上就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他也非常喜欢足球,是AC米兰的死忠球迷。他小时候的家就离圣西罗球场很近,在我们离开意大利的前夜,还特地驱车带我们逛了逛那里,一路上一直不停地介绍米兰的著名景点,从他待过的大学,到收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教堂,语气中不无自豪的感情。这一切都让他变得真实而又可爱。
尽管达·芬奇并不是米兰人,但他在米兰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就包括《最后的晚餐》
在Gamestop遇到的小男孩,还有热情好客的罗总,他们就像是这次旅程我所遇到的人的一个缩影。他们随和、友善、幽默、乐于分享,也十分懂得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欧洲在我的印象里越发得惹人喜爱起来。
吃严格来说,出了东亚,你就不该对吃这部分抱有过高的期望。但我想只有法国和意大利是例外,毕竟现如今我们能吃到的大多数西餐,都有着这两国菜系的影子。而事实证明此言非虚,我们这一路吃到了非常丰盛、且异常美味的异国佳肴。 比如各式各样的意大利面,还有看上去就像是生肉的火腿——相信我,有机会你们真该尝尝这火腿的味道,真的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味。
好吃到爆炸,怪不得伊比利亚火腿是天价
但也不能忽略的是,意大利人和我们的口味终究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水牛奶酪,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意大利人会喜欢这个看上去就像水煮蛋的奶酪,口感也太奇怪了;抑或是“正宗”的意大利披萨——面饼中间还是挺好吃的,但是周围那一圈……说真的,和我们街上卖的烧饼的味道一模一样!难怪有人说披萨是马可·波罗偷学回去的,估计就是把馅饼的料从饼里放到饼外而已……
看到那一圈饼边了吗?是的,它们的口感和烧饼一模一样……
另外,好像意大利人个个都是大胃王,12寸大的披萨,我们一般是三个人分一个,他们则是一个人吃一盘——这还不够,前菜,主菜,葡萄酒,甜品,咖啡,一样都少不了。真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往胃里塞下那么多东西的。
丰盛的前菜
至于德国菜?咱们还是换个话题吧,美味的德国菜就像德国美女的数量一样稀少。在我们来法兰克福的第一天晚上,特地去了一个非常古朴的小镇(小镇上甚至还有个残破的旧城堡),尝了尝当地最为正宗的“美食”——结果就是一堆肉乱炖而已,口感还做得特别干涩。我对它们的评价是“最起码还能吃”,而罗总则觉得,我这个评价真的是“太讲礼貌了”。
在德国吃的经典欧陆式早餐——它们的一大特征是,除了鸡蛋、烤肠和培根,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凉的…… 异
但是,我也得承认,我这一周里吃过最好吃的东西,竟然也是在法兰克福吃到的。那是一家颇有情调的餐厅,我吃到了可能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鸭子——外皮酥脆,肉质鲜美,再搭配上可口的酱汁……光是想到这些,我的口水就忍不住要流下来了。
这个餐厅真的是太会做鸭了
然而,这家餐厅做的其实是创意料理,和德国菜本身没什么联系。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意大利披萨一样,或许有些时候,“正宗”不代表一定适合你,而不“正宗”的菜肴,反而有可能更美味。肯德基在日本卖火锅,在中国卖豆浆油条,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不同于香港、台湾或者日本、韩国,欧洲是一个和我们太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有着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起源,还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初来乍到,你可能和我一样,会觉得有一些不适应——或者说,新奇。 比如狭窄的道路,还有道路两旁停得满满当当的两厢车(欧洲人都是停车大师);比如城市与城镇之间非常模糊的分界线,在欧洲搭乘火车上班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儿;比如欧洲的公司,前台似乎都是男性,而且他们也很喜欢透明化的设计,无论是财务人事还是CEO、CFO,他们的办公室都是只是用玻璃和公共区域隔开而已;又比如意大利人对咖啡异乎寻常的热爱,据罗总所说,他上大学的时候,一天能喝掉十几杯咖啡,也不知道他们晚上是怎么睡着的……
法兰克福市郊,无人售票、无人看守、没有候车室只有一个站台的火车站
有一次在披萨店吃披萨的时候,餐厅的经理见了我的打扮,十分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戴着口罩?我说我在中国的北方生活,那边的空气质量很差,所以早就已经习惯了。而他则表示,我们这里的空气可没问题!今天正好是万圣节,我还以为你戴着的是万圣节面具呢!
欧洲的安全问题也确实令人担忧。我们在米兰最繁华的大教堂区域逛街时,同行的十三姨就被别人拉开了背包,还好被我们及时发现。路上也经常能看见主动帮你系上手环的黑人,实际上他们则打着免费的旗号讹你的钱。施奕如女士说,其实米兰还算好的了,在巴黎就是明抢,警察也管不过来。
大教堂区域虽然很美,却也是犯罪率飙升的地方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差异,则是欧洲和中国完全不同的地缘国情。众所周知,欧洲是一块分裂的大陆,狭小的面积里居然存在着那么多个国家。而且他们大多民族不同,甚至连语言都不通用。在欧洲,“外国人”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物种”,他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显然也都会和本地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放在以前,这样的差别可能会导致战争,而到了和平年代,它们则演变成了茶余饭后的吐槽与谈资。
由于欧洲的游戏工作室基本都是国际化团队,所以内部的通用语言其实是英语 就好像我们会一起批判德国和英国的食物,抱怨意大利人的懒散,戏谑德语奇怪的发音就好像是在吐痰。但这些吐槽其实大部分都是善意的,大家不仅会互黑,更会自黑,而且实际相处起来都特别的友好。Limbic Studio里那种十二个国家的员工一起共事的景象,这在中国可是难得一见的。
Limbic Studio里的员工
那天,在法兰克福市郊的小镇刚吃过饭,恰巧遇到一伙当地的居民在聊天。他们当中的一个大叔可能是觉得我们一行人在镇子里不太常见,便主动和我们打了招呼。当他得知我们分别来自英国、意大利、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时候,他显得非常的惊讶,但更多的还是欣喜。他说自己是汉堡人,曾经也去过很多个国家,然后就这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几个“外国人”,开心地聊了很久。
漂亮的德国小镇;就是他们对食物的审美我欣赏不来
我环顾四周,心想在70多年前,这里应该也曾是残酷的战场。但现在,我们却能在酒足饭饱之后,和素未谋面的当地人谈笑风生。这种感觉,真的挺好。
悟虽然现在的网络十分发达,足不出户就能知晓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我还是觉得,只有你亲自去了那个地方,才能体会到它带给你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否则,你不过是让别人替你去感受罢了。 所以,我会怀念欧洲纯净的空气,怀念打开水龙头就能直饮的水,怀念他们的友善与开放,怀念德国小镇里的静谧,也怀念米兰狭窄老街里的诗情画意。我们太缺少这样充满底蕴的城市了,城市的职能似乎早已在不断的拆迁之中变成了单纯的钢铁牢笼,而少了很多历史与人文带给它的温度。
我太喜欢米兰这种浪漫的小路了
但这也不意味着国外的月亮一定就圆:不同的生活习惯,糟糕的公共安全,难以避免地受歧视,还有人生地不熟带来的孤独感,这些都是难以克服的难关。
怎么说呢,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就是如此,本就没有一个完美的乌托邦。欧洲是这样,中国也亦然。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完美,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不是吗? 编辑:叶子猪小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