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 旅かえる专区

全站菜单按钮logo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靠谱的养蛙指南

2018/02/07 来源:今日头条

最近流行一个游戏叫旅行青蛙,朋友圈全都是晒蛙的。

有人感慨,说是养个蛙,养出了 育儿焦虑

蛙在家待着怕太宅了,出去浪又念叨着咋还不回家,看书一看几个小时怕累坏,好久不吃饭怕饿着,一吃好几个小时又怕撑着……

刷朋友圈看见“别人家的蛙”,更有一种莫名的 攀比心态

为啥人家蛙都有小伙伴,我家总是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为啥人家蛙去的地方都辣么美,我家总是门前小河沟屋后垂杨柳?

攀比之后反思自己是否投资没跟上,于是为了 给蛙提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 竟然充了钱成了人民币玩家。

但是,不得不说,比起充25块钱就能解决一切的游戏,在真实世界里养孩子的压力还是大得多。

拿攀比这件事来说,是不是你不攀比,对孩子没期待,无论他是学霸还是学渣,人缘好还是人缘差,喜欢社交还是爱宅在家,你都接纳他,顺着孩子的天性教养, 所谓“放养”,就不会有压力了?

是,我们不求孩子一定要上中关村二小,当然就不用为15万一平米的学区房着急上火。

是,我们不要求他从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求他成为别人口中的“牛娃”“鸡血娃”,当然也就不用披星戴月劳苦奔波在去辅导班特长班的路上,不用纠结要不要学奥数学围棋学打冰球橄榄球和第二第三外语。

但是,我们的期待比这些更轻吗?

我们期待按天性引导孩子,这比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容易吗?

我们期待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比逼着他背单词背课文容易吗?

我们期待孩子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要消磨他们对世界的热情,一路长成最美好的自己,这比要求他考个好高中、好大学容易吗?

当然不!

更艰难的是, 我们还经常期待,有那么个一个学校,能够满足这些所有的期待,替我们“放养”好一个孩子。

在所有提倡放养的教育理念里,蒙台梭利可能是近年来最火的一个了。于是,打着蒙台梭利旗号的幼儿园、早教机构、亲子中心,可以说是遍地都是。

在这些为了满足家长“放养”的理想顺势而生的蒙氏园里,绝大多数连老师也不知道啥是蒙台梭利,只不过就是买了一些蒙氏的教具摆在那里,最多是园长花了几千块钱去上了一个三天的培训班,学会怎么用一套套话术打动家长的心。

而那些真正能够实践蒙氏教育的学校,不仅入学的难度不比中关村二小要低,学费也是极其可观的。15万一年,可能才是个基数。掐指一算,三年幼儿园,六年小学,你看, 是不是有135万学费打底,咱才敢开口说“放养”。

可是,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从来就不是为学校设计的啊。

从一开始,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就是为家庭而生。她建立的“儿童之家”,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在同一个社区里生活的孩子,在成年人的引导和看护之下,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生活、工作,这样一个“家庭”。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蒙氏园都在强调“混龄”——因为这里是家庭,不是学校!

这就是为什么蒙氏园不应该有“上课”的环节——因为这里是家庭,不是学校!

这也是为什么,你真的不需要花15万一年的学费,就能给孩子一个“放养”的童年,一个挖掘他最大潜力的机会,收获一段陪伴他成长、你自己也一起成长的时光。

比起钱,你更需要投资的,是自己的时间。

为孩子,每天花5分钟时间学习,你就是他最好的老师,陪伴他走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编辑:叶子猪小秘书
本文仅代表发表厂商及作者观点,不代表叶子猪本身观点!

大家都在看

查看其他热门资讯

最新文章

热门专区